(二)制约消费增长和升级的因素较多一是随着购房和就业压力增大以及消费市场存在着诸如食品安全、假冒伪劣等问题,居民消费倾向降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需求。
扣除全年地方政府置换债、财政、基建贷款、城投债、非标、PPP和上半年专项基建债,还有2.4-2.6万亿融资缺口。PPP项目加速落地从PPP发展规模和落地情况来看,8月23日发改委披露的PPP项目库最新进展情况显示,截至2016年7月底,国家发改委两批公开推介的PPP项目中,已有619个项目签约,总投资10019.1亿元。
G20峰会期间,中美就推进财政对稳经济的作用达成一致,同时承诺向地方政府推介PPP模式。虽然基建项目审批正进一步加速,但投资增速颇显乏力。若政府开放招租、广告等业务进入运营权,则此类项目未来投资回报率将更为突出;二是长久期的市政工程类项目,市政工程未来将是城市化及城市升级的重点项目,涉及投资金额较大,其中公用事业类资产久期长,在低利率时代有望成为资金青睐的重点标的;三是环保和基建类大兴土木项目中俄还将签署建设西伯利亚-中国粮食出口新走廊项目框架内对华出口小麦的备忘录及合同。G20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至今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对话的重要平台,其作用不可替代。
推动安全与全球治理今年在美菲挑起对南海仲裁案靴子落地前,普京总统6月24日在参加在乌兹别克斯坦上合组织塔什干峰会刚刚结束,25日即马不停鞍的访问北京,中俄两国元首一口气签署并发表了3个重量级联合声明,涵盖全球战略稳定、信息网络空间安全、国际法等多个方面,这在国际外交实践中也是不多见的,充分反映了当前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密切程度和双方立场的高度一致。由于乌克兰危机,俄罗斯正在遭受欧美国家的制裁;北约还在欧洲地区加强了军力,其中包括部署岸基宙斯盾反导系统。央企占半壁江山 民企持续发展2016中国企业500强总部分布在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
8月27日,在2016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上,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连续第15次向社会发布了中国企业500强名单。从公布的榜单看,中央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在中国企业500强中仍占半壁江山,地位特殊,贡献突出。中部地区有58家,增加了2家。服务业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上首次超过制造业企业500强
央企占半壁江山 民企持续发展2016中国企业500强总部分布在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服务业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上首次超过制造业企业500强。
8月27日,在2016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上,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连续第15次向社会发布了中国企业500强名单。虽然民营企业营业收入、利润占比仍明显低于数量占比,但已经连续多年保持了提升态势,在500强中的地位与贡献持续增强。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有企业从上年的297家减至295家,营业收入占比75.94%,净利润占比76.76%,居于主导地位。中国企业500强营收首现负增长2016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总额为59.46万亿元,同口径相比下降了0.98%。
中部地区有58家,增加了2家。2016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为26.52万亿元,较上年下降1.54%,增速下降4.79个百分点。东部地区有365家企业,增加了1家。与2015中国企业500强相比,下降了0.07%,首次出现营收规模负增长现象。
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分列榜单前三。2016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依然较快增长,营业收入总额为27.10万亿元,较上年增长7.35%,增速提升0.18个百分点。
西部地区有63家,增加了2家。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民营企业从上年的203家增至205家,营业收入占比24.06%,净利润占比23.24%。
甘肃共有四家企业上榜。从公布的榜单看,中央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在中国企业500强中仍占半壁江山,地位特殊,贡献突出。东北地区有14家企业,减少了5家2014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是27.8%。中国还首次把绿色金融议题引入G20议程,创建了绿色金融研究小组。数据显示,从2008年至2013年的五年间,中国一国贡献了全球总GDP增长量的37.6%。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G20升格为领导人会议。自接任以来,中国肩负着推进全球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的重任,在加强宏观形势研判和政策协调的同时,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顶层设计,主导制订《杭州行动计划》。
积极参与机制建设中国是G20创始成员,参加了历次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及领导人峰会。中方把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作为峰会主题,并在议题上设置了创新增长方式、更高效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包容和联动式发展等四大板块。
在2008年11月华盛顿举行的首次峰会上,中国首次以塑造者、创始成员和核心参与方身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提出系列中国主张在华盛顿、伦敦、匹兹堡、多伦多和首尔G20峰会,中国针对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与措施。
创新全球治理模式2015年12月1日,中国正式接任G20主席国。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将于9月4日至5日在中国杭州举行。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领航者。在圣彼得堡G20峰会,中国提出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等一系列新理念,坚定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
在布里斯班G20峰会,中国提出了关于创新发展方式、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的三点建议。此外,在中国的努力下,杭州峰会还第一次将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第一次围绕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订系统性行动计划,呼应了国际社会对G20峰会从危机应对机制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变的期盼。
在戛纳、洛斯卡沃斯G20峰会,中国为促增长和保稳定献计献策,先后提出10点建议。峰会通过的全面增长战略中,中国智慧占据15%。
中国一方面承受动力转换的阵痛、结构调整的压力,一方面以自身的努力和定力持续为世界经济作出贡献,成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器与压舱石。对世界经济贡献突出中国是G20的建设者和贡献者。
自1999年G20诞生以来,中国不仅积极支持G20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本着建设性态度参与G20机制建设,积极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为G20建设与发展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早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就已担起负责任地区大国的重任,以自身负责任的行动使得那场危机没有演变为全球性危机。中国的贡献,不仅首先源自中国自身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政策措施,更是来自于增长路径的设计和互利共赢的实际行动。中国还重启了国际金融架构工作组,推动建立更加稳定和有韧性的国际金融架构,取得了丰硕成果。
2015年,在世界经济整体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超过25%。中国以自身增长为全球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5年,中国成为G20主席国,成功举办了第七届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两次副手级会议以及研讨会等活动。中国行动,不仅为G20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而且将在推动并创新全球治理体制新模式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
此后,中国国家主席不仅出席了G20历次峰会,而且在会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宣介中国政府采取的相关举措,阐明中国对全球经济治理的立场,并提出一系列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主张。在安塔利亚G20峰会,中国作为2016年G20峰会主席国,不仅积极参与了安塔利亚峰会的筹备工作,而且提交了10项重点承诺,内容涉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金融体制改革、市场活力提升等诸多领域。